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诗文赏析

《望庐山瀑布(二首选一)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13年3月1日 15:46      点击量:358

望庐山瀑布(二首选一)

其  二
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【赏析】

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有两首,此其二,其一为五古。从诗中诗人望见庐山瀑布一片惊讶赞叹的语气看,有可能是李白从江夏往金陵(今南京)途中初游庐山所作。

白居易曾说:“匡庐奇秀甲天下山。”(《庐山草堂记》)李白以昂扬的情绪,歌颂大自然的壮丽,流露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;还因为诗的境界阔大,想象奇特,造语极其明白浅显,使这首诗成为李白诗歌中传诵最广的作品之一。读这首诗,我们恍如也步入庐山,站在飞流如泻的瀑布之前,而且,仿佛还感到了那瀑布壮观的气势,连那流水的轰鸣声也好象灌入我们的耳膜了。

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固是“壮哉造化功”(《望庐山瀑布》其一),而李白的笔力更是非同凡响。平平常常的二十八个字联缀在一起,竟产生了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!

这首诗,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自然是山川之美和浪漫主义手法。除此而外,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:由远至近、迤逦写来而角度不断变化。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爱和奇特的想象,与这种写法是密切关联着的。

首句是诗人远视庐山。第二句也有“遥看”字样,细味此两句,第一句诗人目力所及,似还要远于下句。诗人乍入庐山,举目望去,群峰簇攒,首先寓目的是庐山最奇妙的香炉峰。“香炉峰在庐山西北,其峰尖圆,烟云聚散,如博山香炉之状。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一座高大无比的香炉,吞吐着团团白烟,这景象多么奇丽!诗人还进一步描写,日光照彻,团团白烟又变幻成紫霞一般的云烟。传说中神山仙境的景象,也不过如此吧!

诗人原是要写瀑布的,但又不能一入手就写,因为瀑布尚掩在群山之中,先得写一句香炉峰。写香炉峰也是为了给瀑布安排一个衬托。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(其一)说:“西登香炉峰,南见瀑布水。”这是他游庐山观瀑布的路线。登上香炉峰巅,就望见瀑布了,“挂前川”,说明瀑布距诗人观瀑的山巅很有一段距离,但目力没有上句遥远。瀑布本是飞泻而下的,“挂”字表示的却似乎是一幅图画;这是因为诗人是遥看的缘故。另外,诗人的位置很高,角度是平视,目力无须乎俯仰,所以一限就把瀑布全貌看完。这个“挂”字用得很有分寸,也很准确。

三、四两句就又不同了。老远地看瀑布,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动态感不会有,要近一点、低一点才会有。诗人下山仰视瀑布,瀑布的流速和高的感觉自然产生。周景式《庐山记》说:庐山瀑布“其水出山腹,挂流三四百丈,飞湍于林峰之表,望之若悬素,注水处石悉成井,其深不可测。”轰轰悬流,直射水府,这是从何处来的巨瀑呢?诗人并不能看到顶端泻下处,于是,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这奇特的想象就油然浮于脑海了。

后人欣赏这首诗,把它看作庐山瀑布的绝唱。中唐诗人徐凝,也有一首《庐山瀑布》七绝,诗是:“虚空落泉千仞直,雷奔入江不暂息。千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。”这首诗场面也很大,但徐凝是一直站在瀑布之下,距离也较近,所以角度变化不大。这首诗逊于李白的诗,但写得不算坏,“千古长如白练飞”两句,观察细致,比喻也很新奇精警。宋苏轼却诋他说:“帝谴银河一派垂,古来惟有谪仙词。飞流溅沫知多少,不为徐凝洗恶诗。”说徐凝的诗是“恶诗”,说“惟有谪仙词”,仿佛庐山瀑布有了李白的诗,别个诗人就不须再来辞费。这态度自然是偏激了些。此后,关于徐诗是否“恶诗”,几乎成了一桩“诗案”。不过,这也证明了李白这首诗艺术性确实十分高超。